苏日那,蒙古族,今年29岁,2010年7月,刚刚大学毕业的她,怀着一颗赤诚之心,成为了赤峰市昭乌达妇女可持续发展协会的一名工作人员,在右旗办事处一干就是7个春秋。虽然没有轰轰烈烈的事迹,但她却在这样的平凡岗位上默默无闻地实干,毫无怨言地奉献,岁月见证了她恪尽职守、无私奉献的情怀。这7年中,她风雨兼程,经历了许多坎坷,却从来没有露出过半点怨言,用她满腔热忱温暖着贫困妇女、芬芳着乡村。
苏日那蒙语意思为学习,在刚开始工作的一年多时间,她主要负责壹基金保险项目工作。2011年11月,全球基金会小额信贷项目启动,根据工作需要,让她负责新项目区的拓展和推广新客户工作,面对新的挑战她很快进入了角色---信贷员工作。她所管辖的项目区巴彦塔拉苏木是巴林右旗有名的偏远贫困地区、人员居住分散、交通条件十分艰苦,由于小额信贷的服务对象是农牧民妇女,她们大多数受教育程度较低,所以她们很难理解小额信贷的意义和目的,但她始终不厌其烦的、耐心的向她们解释,直到她们明白为止。
万事开头难,苏日那像自己的名字一样,把学习当作人生永恒的主题,在工作中积极钻研业务知识,虚心向老信贷员学习和请教,迅速投入到小额信贷工作当中,为了方便入户宣传和调查,从来都没骑过摩托车的她,开始学着骑摩托车,为了更好的宣传协会的宗旨,让更多的人知道小额信贷的目的,无论是在夏天的烈日炎炎,还是冬天严寒刺骨,她都是骑着摩托车,带着干粮、走村串户,主动联系各嘎查村的妇代会主任,通过他们召集更多的妇女,开始对她们进行宣传讲解小额信贷,并对她们进行深入的入户调查。农牧民妇女们逐渐意识到小额信贷对她们的重要性,积极参与这个项目。仅半年的时间,她在达兰花,哈日根塔拉、古力古台、昭胡都格、巴林诺尔、老道板等6个嘎查共发展了264名客户,发放173万元。贷款发放以后,她利用中心会时间多与客户沟通,及时掌握客户的生产、生活状况。对贷后跟踪调查,她更是细致入微,不定期地对客户进行回访,进行贷后检查记录,对存在隐性风险的贷款,及时通知联保人,尽可能地帮助其解决困难,避免客户因资金周转困难而出现逾期,使其按时还款。
在放贷款过程中,她严格按照《小额信贷管理办法》相关规定,在规定的时间内做到100%回收所放贷款。在她的记忆里,印象最深刻的一次是2012年5月15日,在昭胡都格嘎查收款,由于住户较分散,从一个中心到另一个中心时,途中遇到了一只狼狗,一直在她后面追,由于她骑着摩托,极度紧张的情况下,摔倒在地,把膝盖碰破,她还是忍着疼痛,把摩托车扶了起来,继续前往中心,按时的收回了贷款。在工作六年当中,在她身上发生过很多类似的事情,但她都克服了这些困难。无论刮风下雨,涉水趟河她都会把客户需要的服务送到家门口。
苏日那坚守小额信贷原则,不在客户家吃饭,不接受任何礼物。一个客户为了表示感谢给她交手机费,被她婉言谢绝了,她用自己的言行维护了小额信贷机构的声誉并受到了广大农村、牧区客户的好评。她用自己的实际行动,帮助农牧民排忧解难,使小额信贷业务的方便快捷、阳光政策和利息以外不收任何费用的特点广为人知。大大地加强了小额信贷的形象,如今小额信贷已经成为农村牧区的阳光通道。在放贷款过程中,通过向她们发放关于妇幼保健、法律及种植养殖技术相关书籍,来提高她们的自我保护意识和种养殖技术。
经过7年的辛苦和努力终于浇灌出硕果,2010年至今,苏日那累计发放小额贷款1351万元,使1540名贫困人口从中受益,也实现了贷款违约的零记录。由于业绩突出,她分别在2012、2013年被评为“优秀社区工作队员”,2012年被评为“中国国际经济技术交流中心/联合国开发计划署扶贫项目优秀社区工作队员”,2017年初获得“全球基金会2016年度亚洲/太平洋地区信贷员奖”。这些荣誉,是对她七年来辛勤工作的肯定,但她经常说“七年的工作,让我成长了很多,并锻炼了我的意志,我在快乐工作,收获快乐。这些成绩的取得,离不开领导的关怀和同事、牧区姐妹们的帮助和支持,我感恩于他们”。
苏日那在充满激情的工作中,脚踏实地、默默耕耘,保持了心灵的一份安定,在前行的路上书写最美的篇章。